论一个小孩能高敏感到什么程度?
就这个话题,我们办公室妈妈们,能吐槽一上午。
没办法,办公室8个娃,高敏娃能占一半,简直可以组个"豌豆公主联盟"。
新衣服姐姐穿着都没事,他穿上就说扎;
对气味特别敏感,出门上厕所永远是个事;
同学只是突然跑开,她就觉得别人是孤立他;
幼儿园的水果不爱吃,又不敢跟老师说,生生内耗到厌学。
虽然,每一桩、每一件,在我们这种“大条星人”眼里,都堪称离谱,但这些都是高敏小孩的日常操作。
很多姐妹一看就发愁,哎呀,这样怎么能行呢,必须想办法帮娃扳过来:
又是创造机会,让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历练;
又是每天翻着花似的又表扬又鼓励;
又是苦口婆心地摆道理讲事实企图让孩子“想开点”。
又是创造机会,让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历练;
又是每天翻着花似的又表扬又鼓励;
展开剩余91%又是苦口婆心地摆道理讲事实企图让孩子“想开点”。
NO,NO,NO~
真这么做,才是踩了天坑呢。
要知道,“高敏感娃更具备“长大后更优秀”的潜质。
研究表明,高敏感的挑剔娃更警觉、聪明、更充满热情和善解人意。
这种敏感特质,可以帮孩子今后更快的接受和学习大量信息,变成在学业上更成功的、更善于社交的孩子。
但前提是,他们在小时候得到了正确的养育方式。
(横向坐标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养育环境,纵向坐标是孩子的成就)
高敏感都是天才型选手,但前提在正确的养育下。
今天,我给大家总结了养育高敏感娃的几个误区,都是我的血泪经验。
如有雷同,纯属缘分。
01
高敏感孩子
千万别往人堆里推
这第一个坑,90%的父母都踩过!
因为高敏感娃的家长,普遍都会担心孩子的社交问题。
很多人觉得"孩子太敏感,多接触人就好了",于是就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锻炼社交,急着给娃"脱敏"。
但这种方法可能适得其反。
因为高敏感孩子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,一下子把他们丢进人堆里,只会让孩子压力爆表。
人多、声音杂、互动复杂,对还在摸索社交的孩子来说,难度太大了!
孩子适应不了,只会越来越退缩、越来越不自信。
想锻炼孩子社交,咱得慢慢来。
一开始可以先找一个固定的,性格合拍的小伙伴,进行1V1社交。
等娃在安全区攒够经验值,再解锁多人副本,过渡到2-3人小团体,最后再走向人群。
切忌急功近利,让孩子的社交直接被扼杀在摇篮里。
社交不是吃火锅,人越多越热闹。
循序渐进,孩子才能稳稳迈出社交的每一步!
02
一个劲地表扬他
高敏感有一个重要特征,就是格外关注细节,懂得察言观色,天生对周围的一切都特别敏锐。
经常有朋友吐槽,一点风吹草动,娃就闹得没完没了。
别说批评了,你一个字眼、表情不对,娃都能借题发挥,仿佛装了情绪放大器~
骂也不敢骂,只能每天变着花样去表扬和鼓励孩子。
但最后发现,鼓励也不好使!
高敏娃自带"潜台词探测器"。
你夸他"主动写作业好乖",他听到的是"下次不写就是坏孩子"。
你夸他“今天自己穿衣服真棒”,第二天他不想自己穿了,就要emo:我是不是不棒了?
啊!啊!啊!
大条老母亲简直要被逼疯!我只是随后一夸而已呀,你不要脑补小剧场啊!
高敏感孩子的敏锐程度,可以说是变态的程度。
连你自己都没在意的那些隐藏的潜台词,他都能给你挖出来!
仔细想想,当我们说:
“你真棒,今天吃饭一点都不挑食,看吃菜吃得多好啊”
“你真棒,今天吃饭一点都不挑食,看吃菜吃得多好啊”
他听到的潜台词:为了让他多吃两口不爱吃的蔬菜。
“一放学就知道主动写作业,谁家的孩子像你一样自觉啊”
“一放学就知道主动写作业,谁家的孩子像你一样自觉啊”
他听到的潜台词:以后每天都这么自觉才是最好的。
“姐姐也太好了吧,主动分给了弟弟。”
“姐姐也太好了吧,主动分给了弟弟。”
他听到的潜台词:你要是次次都这么懂事该多好啊~
大条的孩子听了也就受了,敏感的孩子,听了课就坐不住了!
这些评价会让孩子深度思考,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眼光。
做任何一件事时,他们都习惯先评估这件事是否可以受到别人的表扬?
如果可以获得表扬,他们会乐意去做。
如果不行,就会退缩不做。
更要命的是,当孩子发现再怎么努力,也做不到你期待的那个目标时——
他不会像大条孩子那样,做不到就放弃,爱咋咋地!
也不会向外归因,这目标定的太高了,老娘不干了!
而是会认定是「我」不够好。
“我就是挑食的孩子”。
“我就是不自觉”。
“我不是一个好姐姐\哥哥”。
“我就是挑食的孩子”。
“我就是不自觉”。
“我不是一个好姐姐\哥哥”。
正确打开方式:少(主观)评价,只(客观)描述……
把"你真棒"(夸奖),换成"我看到你...(具体行为)"。
把期待藏在门后。
比如:
"哟,今天你吃了不少蔬菜哈~"(才不说希望你明天继续吃呢)
“哎,这次你分给弟弟零食了呀?”(才不流露你是好大姐,以后都要分呢)
“嘿,今儿作业完成这么早啊!”(才不暗示,以后都该这么主动呢)
对敏感的孩子来讲,把“看到”说出来,足以。
多说一句,都是画蛇添足!你心里的小九九,娃可能比你还清楚。
03
强迫他接受建议
养了CC&DD两个性格完全一样的孩子,我才知道,同样是提建议,不同孩子反应区别也是极大的。
像是CC,甭管她再怎么叽歪,只要你说的在理,或者你说的有用,再生气她都会听。
但DD完全不一样,你有理,你说的对,人家根本不care。
他只知道,你说他了,语气太凶了,或者他现在很伤心根本不想听。
有次DD数一个贴纸上的奥特曼,怎么数也数不对。
我好心指出他的问题,
“数错了,不是29个,是30个,刚刚漏了一个”
也好心教他方法:
“我们可以从左到右,从上到下的顺序数,这样不容易乱”。
但他根本就不接受,甚至直接崩溃“你不要说了,我不听,我不听”。
我:天地良心,我只是想告诉他怎么做,并没有任何否定和指责的意思。
但高敏感的孩子就是这样,听不了批评,甚至你跟他意见不一致,也可能会引发情绪崩溃。
其实,这是因为高敏的孩子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特别强。
他们在自己犯错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错误放大。
虽然你是在提意见,但在他们看来,你的指正就是否定他整个人。
你要你在忤逆我,你就是在否定我~
这种情绪就会触发羞耻感和自我防御,高敏感娃就显得有点“油盐不进”、“好赖不分”。
面对高敏感娃,这三步可以把高敏感转化为高天赋。
举个例子说明:
DD有一段时间突然不愿意下楼跟小朋友玩了,原因是别人总是跑来跑去,他追不上,喊也没人听。
于是,他得出一个结论,他们在孤立他!
我听完,直呼好家伙,这结论来的莫名其妙。
我解释,他们只是跑着玩,也没提前商量,只是一个跑,其他人去追而已,这不是孤立。
DD沉默。
我举例:大家不都是喜欢跑着玩吗?没有孤立你。
DD不语。
接连几天都不下楼了,问就是不开心,不想跟朋友玩了。
这样下去可还行?
毕竟人家也没做错什么,你自己想多了,还一直陷在负面情绪不出来,除了折磨自己什么也得不到。
哦对了,还能顺带折腾你亲妈。
哪两步可以帮到孩子呢?
第1步:转念看问题的角度
我问DD:
你是不是也喜欢玩追人的游戏,以前你也会突然就跑起来,你有关注谁被剩下了吗?
你是在孤立不跑的小朋友吗?
而且,你在跑的时候,或者玩得正兴奋的时候,是不是也听不见别人说话?
所以,被剩下不是被孤立。
我们帮孩子去换位思考,解释动机,孩子慢慢就不会只归因自己。
第2步:找到解决方法
被剩下不是被孤立,但,也是事实。
孩子也会难受,问题也要解决。
我们就要让(帮)孩子想到解决方案。
1、速度慢还得练,可以再跑快一点。或者换自行车, 你自行车骑很快,追大哥哥们没问题的。
2、提前说。我跑不过你们,要么等等我,要么我原地等等你们,就感觉自己不是被丢下的。
DD听着好像是这么个道理,又重新回归了小朋友的怀抱。
我们改变不了孩子敏感的性格,他就是会更容易接受负面信息,就是会想的多,这些都没法改变。
但我们却可以改变孩子看问题的角度,让孩子去尝试用不用的角度分析问题,去找到解决、接纳问题的途径。
最终与他人和解,与自己和解。
第3步:赋能
引导孩子从接受的负面信息中,去多关注自己积极的一面。
当孩子感觉你不够关心她而愤怒时,不要反驳“我还不够爱你吗?”,指责“怎么就你事多”。
当孩子感觉你不够关心她而愤怒时,不要反驳“我还不够爱你吗?”,指责“怎么就你事多”。
而是,蹲下来抱抱他,看来我的宝贝需要很多很多爱,来,妈妈double抱你一次。
当孩子因为别人的话、行为别扭时,这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安慰“你别想那么多”,因为这相当于在证明“就是我有问题”。
当孩子因为别人的话、行为别扭时,这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安慰“你别想那么多”,因为这相当于在证明“就是我有问题”。
而是告诉他“你只是比别人更容易捕捉到情绪,更容易共情,这说明你更细心呀”。
当孩子因为胆小而不敢尝试时,不需要你往前推“勇敢点,你看别人都可以啊”。
当孩子因为胆小而不敢尝试时,不需要你往前推“勇敢点,你看别人都可以啊”。
而是看见并肯定他的优点 “你比别人更谨慎,更不容易受伤,这是你的优势”。
教孩子把天生敏感的雷达,往对自己好的方向去探测,把高敏感变成让自己幸福的天赋。
敏感本身没有对错,不需要被纠正,更不需要被审判,只需要我们去正视它、接纳它!
高敏感的孩子,更需要父母帮他坚定一个信念:我这样的人,也是很好的。
发布于:北京市九龙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